大阪燒是日本關西地區大阪的B級國民美食代表之一。除了大阪燒(お好み焼き),應該還有聽過廣島燒(広島お好み焼き)和東京的文字燒(もんじゃ焼き)吧?這三種燒有什麼不同呢?看這篇一次認識這三種日本超人氣國民美食的真面目吧!
大阪燒、廣島燒、文字燒傻傻分不清?
其實「お好み焼き(大阪燒)」和「広島お好み焼き(廣島燒)」、「もんじゃ焼き(文字燒)」的料理方式,皆是用麵粉加水變成麵糊後,再加入各種不同的食材一起攪拌,倒在鐵板上煎熟食用的料理。不過這三種燒,製作麵糊的水量、調味方式、與放的食材皆不同,各有特色。
其實,大阪燒與廣島燒的日文皆是「お好み焼き(御好燒)」,其意思是「依照個人喜好放入喜歡的食材,隨心所欲地煎烤來吃」。雖然大阪燒跟廣島燒的日文沒有像中文這麼明確地加上大阪或廣島地方的名稱。不過在日本為了要區分兩者,還是會用「広島お好み焼き」來強調廣島與關西大阪燒的不同。
お好み焼き(御好燒)的起源
據說「お好み焼き(御好燒)」的原型是奈良時代,由遣唐使吉備真備從中國帶回來的「煎餅(仙貝)」,這是一種將麵粉溶解在水中並烘烤成扁平狀製成的食物。到了十六世紀,日本茶道家千利休發明了將麵糊放在鐵板上煎烤,再塗上糖或味噌,放入核桃後將其捲起像蛋糕捲的茶點心「麩の焼き」,此後人們開始將其當作零食享用。到了明治時期,又由茶點誕生出現今的文字燒。另外為了攜帶方便,衍生出用較少的水分製作而成的「どんどん焼き(咚咚燒)」,據說這就是「お好み焼き(御好燒)」的起源。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還是分不太清楚大阪燒、廣島燒、文字燒這三種料理有什麼不同之處。接下來將為大家分別介紹大阪燒、廣島燒和文字燒各個料理的由來與特色。
大阪燒
說到「お好み焼き(御好燒)」,其實在日本全國各地都有各自不同類型的御好燒,種類大致可以分為關西風格的御好燒和廣島風格的御好燒。不過台灣為了方便分辨,便將其改名為「大阪燒」。大家印象中的大阪燒應該是偏向於關西風的御好燒,將切碎小的「キャベツ(高麗菜)」和「天かす(天婦羅麺衣)」等材料一起混入麵糊中攪拌均勻後,再放在鐵板上煎,上面再鋪上豬肉,等煎熟到一定程度後,翻面煎使其均勻受熱。關西風御好燒的特色是口感鬆軟。 有時店家還會將「とろろ(山藥泥)」加入麵糊中一起攪拌,讓它更蓬鬆。在麵粉文化盛行的關西,還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御好燒深受當地人們喜愛。
廣島燒
廣島的御好燒與關西的御好燒不同之處是,廣島燒首先會將麵糊在鐵板上煎成圓形薄餅狀,然後再把高麗菜、豆芽菜、五花肉等基本食材層層疊在薄餅上煎,淋上醬汁後,將食材整個翻面過來煎熟。等待食材煎熟的過程中,還要在一旁炒麵,待食材和炒麵都煎熟之後,再將薄餅與所有食材一起移動疊在炒麵的上面。接著在旁邊再煎一顆荷包蛋,將所有的食材再疊在荷包蛋上,然後翻面,一開始的餅皮會在最下層,「目玉焼き(荷包蛋)」在最上層,最後淋上特調的醬汁、撒上滿滿的海苔粉和大量的「ネギ(蔥)」,就大功告成了!這是標準廣島御好燒的料理方式。
廣島御好燒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含有麵條。造成這個差異的原因據說跟廣島核爆的災害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白米等食糧短缺,雖然美國有供應小麥粉給予使用,不過作為御好燒原料的小麥粉價格還是非常昂貴,人們為了即使只使用少量的小麥粉也能吃飽,因此加上大量便宜的高麗菜。從那時起,為了能填飽成年人的肚子,便加入烏龍麵或蕎麥麵等麵條來增加份量與飽足感,也成為了現今廣島御好燒的原型。
文字燒
在介紹完長相極為相似的大阪燒和廣島燒的不同之處後,也不能忘了材料與料理方法非常相似的「文字燒」。
文字燒是關東地區代表性的B級美食,與廣島燒和大阪燒最大的區別在於麵糊的水量。文字燒的麵糊中加入的小麥粉含量很低,含水量較高,因此文字燒的特色是麵糊在鐵板上,加熱後也不會凝固,會呈現糊狀,非常黏稠。在料理時,會先將蔬菜等食材攪拌後在鐵板上煎熟,在煎得差不多的食材中間挖個洞,倒入攪拌好的麵糊,等麵糊開始變黏稠不會流動後,用鏟子將食材跟麵糊一起拌勻,然後邊煎邊用鍋鏟在鐵板上切來吃。帶著鍋巴的文字燒口感與御好燒完全不同,非常新奇。
大阪燒、廣島燒、文字燒相關的日文單字
・お好み焼き(おこのみやき):御好燒或是大阪燒
・広島お好み焼き(ひろしまおこのみやき):廣島御好燒或是廣島燒
・もんじゃ焼き(もんじゃやき):文字燒
・煎餅(せんべい):仙貝
・どんど焼き(どんどやき):咚咚燒
・キャベツ:高麗菜
・天かす(てんかす):天婦羅麵衣
・とろろ:山藥泥
・目玉焼き(めたまやき):荷包蛋
・ネギ:蔥
|
看完這篇之後是否更了解大阪燒、廣島燒、文字燒三者的區別了呢?這三種料理具有不同的口感與美味,下次到日本旅遊,有機會一定要體驗比較看看這三種料理不同的地方喔!